近年來,以緩控釋肥、水溶性肥料、生物肥料等為代表的新型肥料異軍突起,逐漸在農資市場占據一席之地。今年,肥料企業更是通過爭推新型肥料特別是水溶性肥料來謀求差異化競爭。業內人士認為,從行業發展來看,產能過剩只是傳統品種過剩,科技含量高的專用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還處于短缺狀態。今后,氮、磷、鉀傳統大化肥會成為新型肥料的原料產品,而提高肥料附加值和利用率則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
新型肥料起步晚,發展快,多路并進,全面發展。但業內專家建議需要在目前的發展形勢中冷靜思考。新型肥料發展迅速的同時,還存在產品技術滯后、配套設施不完善、成本較高等問題,需要更多相關政策支持。
水溶性肥料新標準提高行業門檻
《水溶肥化工行業標準》于6月1日起正式實施。業內認為,從提高肥料利用率和確保環境安全、食品安全角度看,高門檻的水溶性肥料化工行業新標準出臺意義深遠,水溶性肥料新標準引領下的水肥一體化是未來高效、安全農業的必然選擇。
水溶性肥料是一種可以完全溶于水的多元復合肥料,可以應用于噴灌、滴灌等設施農業。實現水肥一體化,省水省肥省工。農業部印發的《水肥一體化技術指導意見》提出,到2015年,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總面積超過8000萬畝,新增推廣面積5000萬畝以上,實現節水50%以上,節肥30%,糧食作物增產20%,經濟作物每畝節本增收600元以上。
受益于水肥一體化的推廣,近幾年水溶性肥料行業發展迅猛。從2006年起,農業部先后發布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四個標準。這四個標準對促進我國水溶性肥料發展和規范市場發揮了重要作用。此次施行的新標準要求將其水不溶物比例控制在0.5%以下,并且增加縮二脲含量、細化包裝標識等項目,生產標準更為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