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土壤中果樹所需的元素逐年減少,最后導致果樹缺素癥的發生。今天就為大家簡單介紹幾種蘋果缺素的癥狀。
常見蘋果缺素癥
1、缺氮:蘋果樹缺氮時,新梢短而細,葉小直立,新梢下部的葉片逐漸失綠轉黃,并不斷向頂端發展,花芽形成少,果小早熟易落,須根多,大根少,新根發黃。嚴重缺氮時,嫩梢木質化后呈淡紅褐色,葉柄、葉脈變紅,嚴重者甚至造成生理落果。
在基肥中混以無機氮肥(尿素、硫酸銨)或追施純氮肥,未結果樹,株施0.25~0.45公斤;初結果樹0.45~1.4公斤;盛果樹1.4~1.9公斤以上。果樹生長期,葉面噴20-10-30+TE高氮鉀肥,均衡養分,膨果水溶肥
2、缺磷:蘋果樹缺磷時,新梢和根系生長減弱,枝條細弱而分枝少,葉片小而薄,老葉呈古銅色,葉脈間出現淡綠色斑,幼葉呈暗綠色,葉柄、葉背呈紫色或紫紅色。嚴重缺磷時,老葉會出現黃綠和深綠相間的花葉,甚至出現紫色、紅色的斑塊,葉緣出現半月形壞死,枝條莖部葉片早落,而頂端則長期保留一簇簇葉片。
對缺磷果樹,應多施顆粒磷肥或與堆肥、廄肥混施,也可于展葉后葉面噴肥3%~5%的過磷酸鈣浸出液。
3、缺鉀:果樹缺鉀時,根和新梢加粗,生長減弱,新梢細弱,葉尖和葉緣常發生褐紅色枯斑,易受真菌危害,降低果實產量和品質。嚴重缺鉀時,葉片從邊緣向內焦枯,向下卷曲枯死而不易脫落,花芽小而多,果實色澤差,著色面小。
防治方法:增加秋季施鉀肥用量,5月下旬到6月上旬施用或在7月中旬補充追施鉀肥。
4、缺鋅:蘋果樹缺鋅時,早春發芽晚,新梢節間極短,從基部向頂端逐漸落葉,葉片狹小、質脆、小葉簇生,俗稱“小葉病”,數月后可出現枯梢或病枝枯死現象。病枝以下可再發新梢,新梢葉片初期正常,以后又變得窄長,產生花斑,花芽形成減少,且病枝上的花顯著變小,不易坐果,果實小而畸形。
防治方法:發芽前可以噴施3%硫酸鋅+1%尿素+0.5%硼砂+50~100倍液腐必清;生長季節噴施0.2%的硫酸鋅加0.03%尿素防治。注意,避免長期大量使用磷肥,磷能夠固定鋅元素形成難溶于水的磷酸鋅,植物不能吸收。
5、缺鐵:蘋果樹缺鐵時,首先產生于新梢嫩葉,葉片變黃,俗稱黃葉病。其表現是葉肉發黃,葉脈為綠色,呈典型的網狀失綠。缺鐵嚴重時,除葉片主脈靠近葉柄部分保持綠色外,其余部分均呈黃色或白色,甚至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葉面噴施鐵肥是最常用的改善植物缺鐵黃化病的高效方法,將含鐵營養液(如硫酸亞鐵、EDTA-Fe)噴到葉面上,可與酸性農藥混合噴施。根據黃化程度,每間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由于鐵在蘋果樹體內移動性小,注意噴在嫩尖部位,在噴施時兌300倍液的尿素效果更好。另外,還可用0.8%~1%的硫酸亞鐵溶液灌根或噴施含有鐵的微量元素溶液的液肥也可。
6、缺鎂:幼樹缺鎂,新梢下部葉片先開始褪綠,并逐漸脫落,僅先端殘留幾片軟而薄的淡綠色葉片。成齡樹缺鎂,枝條老葉葉緣或葉脈間先失綠或壞死,后漸變黃褐色,新梢、嫩枝細長,抗寒力明顯降低,并導致開花受抑,果小味差。
防治方法:對缺鎂的土壤,可把硫酸鎂混入有機肥中,同時注意混入磷、鉀、鈣肥等。在6~7月份噴l%~2%硫酸鎂溶液2~3次;或用2%~3%硫酸鎂。
7、缺硼:早春開始生長時會發生枯梢,到夏末,新梢的葉子成棕色,而葉柄呈紅色,整個葉片成凸起或扭曲。在葉的尖端及邊緣處出現壞死區域。典型癥狀是枝條頂端的韌皮部及形成層中出現細小壞死區域,逐漸擴大至新梢從頂端向下發生枯死。缺硼果實,可在果實內任何部分形成“木栓層”。最初在果肉內顯現水浸狀區域,并很快變成褐色潰瘍,干后形成木栓。
防治方法:盛花期噴0.3%~0.5%的硼砂水溶液或其他硼肥,也可開溝追施硼砂。
8、缺鈣:蘋果樹缺鈣,首先反應在根系上。新根過早地停止生長,根系短而膨大,有強烈分生新根的現象。首先是根尖停止生長,但皮層繼續加厚,根尖附近出現很多幼根,新生根從根尖向后逐漸枯死,而枯死部分又復長出許多新根。成齡樹缺鈣,在小枝上嫩葉先發生褪色及壞死斑點,葉子邊緣及葉尖有時向下卷曲,褪色部分顏色先呈黃綠,一二天內變成暗褐色。
防治方法:蘋果花后3~6周到7月上旬,果實所需要的鈣90%已進入幼果。對蘋果補鈣應在此期進行;ê3周開始連噴3~4次鈣,間隔7-10天,果實采前8-10周,亦應補1~2次鈣,因為隨著果實膨大,鈣的相對濃度降低。套袋園在花后至套袋前必須重點多補幾次鈣。